近年来,苏州市姑苏区深入贯彻执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《关于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紧紧围绕数字化建设的主线,创新探索了“AI+智慧工地”管理模式。
通过应用前沿技术,如AI算法、物联网感知和BIM建模,构建了全域覆盖、全时监测、全程可控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,为实现安全、高效、绿色和智能的住房建设注入了数字化创新动力。

首先,实施了“AI+智慧监管”。该项目聚焦于工程管理数字化转型,建立了AI项目管理中枢,集成了物联网感知终端、BIM建模和智能算法。该中枢能够动态抓取人员考勤、机械能耗、物料消耗、工艺合规和环境监测等九类核心数据,并开发了17个智能模块,包括进度预警、风险热力图和资源优化配置等。此外,还支持360度全景巡检、无人机联动巡查和远程视频会商等功能。移动端管理APP也已经上线,实现了施工全周期的数字化留痕和智能化决策。目前,该项目已经覆盖了苏州地区的28个重点建设项目,覆盖率达到了87.5%。
其次,采取了“AI+精准防空”措施。通过创新融合高精度定位和智能广播技术,建立了“三维定位+实时响应”防控体系。该体系能够实现施工区域人员轨迹追踪、违规行为的AI识别和险情定向广播告警等功能。通过这一体系,形成了监测、预警和处置的15分钟快速响应链,精准消除了安全管理盲区。到目前为止,在苏州地区的该项目工地已经推送了1000多条安全宣教信息,纠正了385起未佩戴安全帽等违规行为,提高了应急疏散效率60%,设备离线率下降至1%。
最后,采取了“AI+智能安防”措施。通过建立“AI视频行为分析+热成像温度监测”的双核预警系统,并部署了7个智能摄像头,能够智能识别明火烟雾、电气过载和高空抛物等安全风险。在安全风险发生时,该系统会联动3套声光报警装置,建立起“30秒AI预警定位、3分钟现场确认和10分钟消防联动”的处置闭环,并同步生成风险的电子档案,实现了风险的可追溯性和责任的可倒查性。截至目前,在苏州地区的该项目工地技防覆盖率达到了100%,火灾、高空坠落等安全事故率为零,累计避免了超过100万元的经济损失。
建筑行业的未来:智慧工地开启新时代!更多相关精彩新闻,请持续关注陕西知行华智官网最新行业动态,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,可以收藏下来或者分享出去,以免找不到本页内容哦!